~ 2020 0218 北醫- 家醫科回診看貧血 ~
二月中看完子宮肌瘤回診後,想到之前『貧血』也快一年沒回診
之前也是低到剩『9』(正常是12)
是『缺鐡性貧血』後來醫生開鐡劑讓我吃三個月補上來後,
就沒回診了~ 哈哈
但就有比較注意飲食跟生活作息,所以就比較沒在意這件事
前陣子其實有想要回診,
不過都被自己的『有點忙下次再說吧』而延遲 ~
(但如果真的覺得有哪裡不舒服,還是去看一下醫生,才不會想看也來不及了 !)
這次檢查完 血紅素 11 左右就沒之前低了
醫生還是先開鐡劑讓我吃三個月先補上再說;
所以貧血這邊就沒什麼大問題。
反到是這兩次去醫院看病回診量血壓都有點偏高 150/95/92 左右
醫生就懷疑我是不是有高血壓,就開了『降血壓』的藥給我吃 !
(我也很Shock ~ 我竟然有高血壓 )
然後醫生幫我聽了一下心跳, 覺得心臟好像有雜音,
所以也幫我排了『心電圖 跟 心臟超音波』
剛好隔天沒事也有空位可插,所以醫生就立馬幫我排了心臟超波
(不然排照超波也有得等了) !
拿了單要去批價時,護理師就拿了一張『血壓記錄表』
要我每天記錄一下,我就說我沒有血壓計吔,
護理師就說血壓計是每個人家中必備的 (這麼巧我家就沒有),
沒有就去買啊!
這兩天自己在家量數值就沒那麼高 (收縮壓還有點偏低 110)
也懷疑是不是『白袍症高血壓』?!
醫生叫我先吃降血壓的藥,我也吃了兩三天 !
但這幾天血壓正常還有一兩天血壓還偏低,
就在想說血壓藥要不要先停一下?!
但醫生又說血壓藥不可以亂停,讓人不知道如何是好!
還好有醫生的朋友可以尋問,
就決定先停藥 (不然低血壓再吃降血壓的藥也不行吧)。
而且這兩天就有明顯的暈感跟心悸都不確定是不是吃藥的關係?
剛好這幾天又有地震,我差點都分不清到底是地震還是頭暈了 ~ 哈
< 不吃藥降血壓!養成運動習慣跟著這樣做 >
隔天去醫院照超波,就立馬順便去買了個血壓計。
北醫外面剛好有蠻多加家藥局的,
不過每家藥局的種類或種類也不盡相同,也花了點時間在挑選 ~
< 血壓計的種類 >
血壓計在種類上主要可以分為三種:
隧道式血壓計、手臂式血壓計以及手腕式血壓計
(1)隧道式血壓計
隧道式血壓計就是那種平常會在醫院診所看到的,
這種血壓計的測量上精準度不錯,操作上也方便,
不需要自行調整猜測正確的測量位置,很適合老人家使用;
但缺點是價格上較貴,大約要五千元以上,攜帶性也相較不足。
(2)手臂式血壓計
手臂式血壓計的測量精準度與隧道式不相上下,
方便性比起手腕式的來得不足,但若主要使用者是老人家或者有高血糖疾病,
再加上有預算考量的話,手臂式血壓計還是最好的選擇!
(3)手腕式血壓計
手腕式血壓計是這三種裡面最方便攜帶操作簡單的,
但缺點也相較較多,
在量測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相當多的事項,
容易因為測量時手臂擺放位置不正確而影響到測量結果
(正確的測法是手腕與心臟同高)
尤其糖尿病腎臟病等患者,若周邊血管有硬化現象,量起來會比較不準,
這類的人就會比較推薦使用手臂式或隧道式!
『歐姆龍 跟 優盛』其實都不錯也是大牌,幾乎每家藥局都有
剛好 "優盛" 有在特價,就買了優盛的 !
(簡單的記憶數值 90組、操作、攜帶也方便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血壓值 >
量血壓前,也要了解一下血壓值 -
標準血壓測量的指數分為兩種,
較高的稱為收縮壓,較低的則為舒張壓,
血壓正常範圍大約是
收縮壓落在 100~130 mm/Hg之間、
舒張壓介於 60~90 mm/Hg之間
收縮壓低於 90mmHg,舒張壓低於 60mmHg,可能有低血壓。
這種時期是最為關鍵的,若及早發現好好調養還很有機會逆轉,
避免真的發展成 慢性的高血壓!
< 雙手血壓數據不同 換手量發現「高血壓」>
< 白袍高血壓 >
白袍高血壓指的是當處在醫院環境時,
因為緊張而造成血壓偏高的狀況,造成的誤差值可高達 30-40,
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出現這種狀況。
因此需要長期追蹤血壓的,可以在家裡準備血壓計,
將量測的血壓值記錄下來,回診時再拿給醫師參考。
原發性高血壓 (Essential Hypertension)
有 9成以上的病例屬於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和生活型態有關。
繼發性高血壓 (Secondary Hypertension)
繼發性高血壓患者約佔總病例的 5%,
致病原因如懷孕、腎臟疾病、主動脈狹窄、內分泌異常、睡眠呼吸中止症等。
另外,若有服用口服避孕劑、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安非他命等藥物,
也可能引發繼發性高血壓。
【深蹲治百病?10分鐘預防骨鬆失智肥胖!動起來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