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829-1.JPG 

國人習慣運用中醫藥於養生、保健及體質調整,

中醫藥的精髓及強項在調整氣血平衡,正是「上醫治未病」的保健及預防觀念

0822 第二堂 

【中醫健康管理】 【輔助醫學漫談】

講師   姜凱莉  老師

 

中醫的預防觀念:

未病先防 →已病防變 →病癒防復

中醫基礎理論:

黃帝內經 (黃帝、歧伯) /傷寒雜病論 (張仲景-醫聖) /本草綱目 (李時珍)

/ 中醫講求大數據

/ 中醫-上火 = 西醫-發炎

/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不通 = 氣結(阻塞、循環不好) 

按了會痛的地方 →穴道

穴道是點、經是線、絡是面

穴道可以想成是一個人在洞裡面,

所以穴道一定是在凹進去的地方,也就是肌肉骨骼的縫裡面

用科學來解說,就是電流活躍的地方,所以要 通穴 →刺激神激

 

五行相生之排列位置為:木、火、土、金、水

五行裡面 一定是實心配空心- (實心) (空心)

臟器有個特色,通常比較潰弱,所以就需要骨骼來保護

骨骼 →保護器官/支撐人體/製造血液

臟器 在胸腔裡

 

<五臟與五行相關對應表> 

五行

五臟

六腑

五竅

五色

五味

七情

鬱怒

小腸

()

大腸

膀胱

驚恐

 

 

 

 

 

 

 

 

 

《黃帝內經》說: 

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悲)、腎在志為恐。 

五行學說可用來解釋大自然間的平衡,

而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也可以套用五行來維持人體的平衡。

五行為 木、火、土、金、水 五種不同屬性的概括,

在中醫學中各元素的特性可用大自然的現象來形容。 

「木曰曲直」代表著升發、生長及舒暢的功能,

在人體中對應 肝、膽與免疫系統

「火曰炎上」代表溫熱及向上的特性,

在人體中對應 心、小腸與血液循環系統

「土曰稼穡」代表受納、生化的特性,

在人體中對應 脾、胃與消化系統

「金曰從革」有著收斂及沉降的特性,

在人體中對應 肺、大腸與呼吸系統

「水曰潤下」有滋潤及下行的特性,

人體中對應 腎、膀胱與內分泌系統 

五行有相生及相剋的關係,在大自然中形成一個循環。

相生關係,為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及水生木

五行之間互相滋生與促進,推動事物的發生與成長;

相剋關係為 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及金剋木

 

自然是跟身體有相對應的:

人有陰陽 (陽是照的到太陽那面)

一個禮拜有七天- 人有七竅 (眼、鼻、耳、口)

一年有十二個月- 身體有十二條經絡 (左右對稱)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 脊椎有二十四節

一年有365- 穴道365

(但有些書上可能更多~ 有些人穴道會痛(阻塞)-啊是穴,有些人不會痛) 


~  考古題重點整理 ~ 

(中醫的考題太難了,只能先死背了)

/由於陰陽和五行各自具有其系統的理論又稱 (1)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運用於中醫領域,主要用以闡述人體的何種關係 (2)病理

/根據辨證的結果,選擇和確定相應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 的過程稱為 (2)論治

/中醫治病求本的原則中,順從疾病症候表面假象而治是 反治 

/陽的特性包括 (1)外向的(2)上升的(3)溫熱的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不包括 (1)互根互用(2)互藏(3)消長(4)調理

/中醫藥膳學的特點包括 (1)辨證配膳(2)三因制宜(3)性味辯解(4)以上皆是

/三因制宜,是指治療疾病要根據

 季節、地區以及人體的體質、性別、年齡等不同,而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法

/五色主病,而青色主實證、痛證瘀血、驚風 等病

/五行學說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穴道和經絡:點是指穴道,如同車站,線是指經如同路線

/廣義的解釋 "穴道"是一個電阻聚集的地方

/十二經脈走向:從胸走手、由手走頭、由頭走足、由足走胸

/肺位於胸、開竅於「鼻👃

/中醫理論:「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氣血循著經絡而行,

得以維持人體的生命與健康;氣血被阻,就會產生問題與疼痛

/中醫學論述『火氣大』,其實就是西醫所說的『發炎』現象

/中醫所述 熱性水果,泛指 熱量密度高、糖分高

肝臟的葡萄糖磷酸化的反應加速、肝醣合成增加、醣解反應增加、

胰島素與昇糖激素比例上升、脂肪酸合成提高、三酸甘油脂合成也提高,

肝臟充滿了待送出的油脂和糖,容易上火,身體能量增加,就比較「熱」

/手足心熱甚於手足背熱者為 內傷發熱

/患者有飢餓感,但不欲食或進食不多的表現,多屬 胃陰不足

/沈脈乃輕取不應,重按始得主 裡證

/腹痛,痛處走竄不定者多屬 氣滯

/患者大便稀軟不成形者為 溏瀉

/便血中先便後血,其色黑褐如柏油者為 遠血

/新病脘腹或其他局部冷痛劇烈,脈沈遲無力等屬 實寒

/發熱時間為午後或入夜,其發熱特點為五心煩熱者為 陰虛

/發熱時間為日甫熱甚,故又稱為“日甫潮熱",

常兼見腹脹便秘等,屬 陽明腑實

/氣逆向上,出咽喉而發聲,若聲音短而急,頻頻作嘔者為 呃逆

/發聲低微細弱,聲音斷續,前重後輕多屬 虛證

/黎明前腹痛作瀉,瀉後則安,稱為五更瀉,乃是 脾腎陽虛

/若睡後易醒,伴心悸、納少乏力、面白舌淡等,為 心脾兩虛

/患者小便頻數,併見尿急尿痛、小便短赤等,為淋證,屬 膀胱濕熱

/惡寒重發熱輕兼有無汗身痛等症乃為 表寒證

 /若困倦欲睡,伴頭重如裹、四肢困重、胸脘悶脹、苔膩等,為「痰濕困脾」

/神識不清、語言重複、時斷時續、聲音低落者為「鄭聲」

/一般而言 形胖食少 多數「脾虛有痰」

/一般而言 形瘦食少、面色萎黃多為 「陰虛火旺」x

 /若飯後神疲困倦欲睡,伴食少腹瀉,少氣懶言,形體瘦弱等 為「脾氣虛弱 

/睡時汗出,醒則汗止為特點的汗出異常為 盜汗 

/下列何者不屬於熱療的一種?(1)干擾波(2)微波(3)短波(4)超音波

/復健醫學又可稱為第幾醫學? 第三

/最早的復健醫學概念起源於1910年代,美國陸軍的軍事基地醫院

為了傷患官兵而設置重健單位,開始復健所調「復健醫學」,

簡單地講就是當健康人因疾病或傷痛導致功能受損後,安排適當之治療,

儘可能恢復功能,以減低日常生活及社會活動障礙的工作

/復健醫學的領域中,非常強調於對整個人的醫療,而非只有醫「病」,

整體的醫療包含的層面除了疾病的醫治,

還包括心理,社會,家庭,與環境的適應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c 的頭像
    Jc

    天空藍早食 & Jessie's 烘焙工作室

    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