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腹脹想吐不舒服?

小心「膽結石」常被誤認為胃痛! 

< 膽結石是什麼? >

膽結石位置.jpg  

膽結石 (gallstone) 是一種與膽汁有關的消化道疾病。

正常來說,膽汁中的膽鹽、膽紅素與膽固醇維持一定比例,

若膽汁成分改變(例如膽固醇過多),就可能會有結晶現象,

使膽汁流經的位置產生結石。

膽結石的形成時間可能耗費數十年,且過程中不一定有跡可循。

發作時,會有腹絞痛(常見於右上側腹部)、噁心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引發併發症。

< 膽結石發生位置 >

膽結石是膽汁的結晶,只要是膽汁流經的地方,都可能出現膽結石。

膽汁由肝臟製造,經肝內膽管流至膽囊儲存,

吃入油膩食物時,就會刺激膽囊收縮,

將膽汁從總膽管排入消化道,協助分解、吸收脂肪。

也就是說,肝內膽管、膽囊、總膽管等膽汁經過的位置,

都是膽結石可能出現的部位。

< 膽結石種類 >

膽結石依成分可分為「膽固醇結石」與「膽紅素結石」,

也可能因膽道系統感染而出現兩者混和的「混和性結石」。

膽固醇結石

大部分的膽結石屬於膽固醇結石(通常為黃色),

肝臟製造膽汁時,若是分泌過多膽固醇至膽汁中,

就可能使膽汁中的膽固醇呈現過飽和狀態而產生結晶,結石因此而生。

膽紅素結石

膽汁中含有過多的膽紅素(bilirubin),呈現暗棕色或黑色。

肝臟會分解死亡的紅血球,將血紅素轉化為膽紅素,成為膽汁的成分之一,

若是因肝硬化或某些慢性溶血因素(如細菌感染、蠶豆症等),

膽汁中的膽紅素濃度就會升高,並使膽汁鈣化,產生結石。 

< 膽結石症狀 > 

腹絞痛是膽結石的典型症狀,

發作部位通常是右上側腹部,痛感可能蔓延至右肩或右後背,

持續時間可能達半小時以上,並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腹絞痛常出現在食用油膩食物之後,

食物中的脂肪會刺激膽囊收縮、排出膽汁,

膽囊運作過程中會擠壓到膽結石,因而產生疼痛。

此外,患者亦可能出現黃疸 (jaundice),

其皮膚與眼睛會呈現黃色,或有畏寒、發燒等症狀。

< 併發症 >

急性膽囊炎 (acute cholecystitis)

若膽結石已完全堵塞膽囊,就會引起發炎現象,

患者除了持續的腹絞痛外,還會伴隨高燒。疾病發作時,

須立即將患者送醫治療,否則可能演變為膽囊破裂,造成生命危險。

急性胰臟炎 (acute pancreatitis)

若膽結石發生在總膽管,

除了引起發炎外,細菌也可能進入與總膽管相連的胰管,

造成急性胰臟炎,引發上腹疼痛、噁心嘔吐。

患者一旦有相關症狀,應立即送醫治療。

 

< 膽結石危險因子 >

  • 年長者
  • 女性,發病機率為男性的三至四倍
  • 肥胖
  • 有膽結石家族病史者
  • 愛吃高脂、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
  • 節食過度,膽汁成分可能因此改變
  • 懷孕,荷爾蒙變化也可能影響膽汁成分
  • 糖尿病患者 

 

< 好發族群:膽結石也有 F4 >

膽結石的好發族群有4F:

大於40歲(Forty)、女性(Female)、肥胖(Fat)、多產(Fertile)

女性膽結石發生率是男性的兩倍,

而大於40歲的中年女性發生膽結石的機率高達25%到30%,

原因可能是年齡增長、膽固醇分泌增加,膽酸合成減少,而易形成膽結石。

多產的婦女則可能會因為懷孕期間,膽固醇分泌增加,

但膽囊收縮減少而使結石形成的風險增高。

此外,若服用某些可能影響膽囊或平滑肌收縮的藥物,

包括某些避孕藥、降血脂藥等藥物,也可能容易發生膽結石。

其中做過上消化道手術者,約有6%可能會發生膽結石,

而進行過胃癌手術患者的發生率更是高達20%。

 

< 膽結石無法體外震波碎石 >

腎結石可以體外震波碎石,為什麼膽結石無法碎石?

且開刀一定要整個膽囊都拿掉呢?這是很多患者常問的問題。

這是因為腎臟是實心的器官,所以體外震波可以碎石,

而膽囊本身膽囊壁很薄,而且是空心的,

體外震波不僅沒辦法把石頭震碎,

甚至可能導致「膽囊」破裂而引起腹膜發炎的危險。

而開刀需把整個膽囊拿掉的原因,

主要是有膽結石的患者膽囊本身就有問題,

如果光取結石不把整個膽囊拿掉,再發作的機率很高,所以不建議保留膽囊。

 

< 膽結石發作的特徵  >

1. 右上腹疼痛甚至輻射到右肩、後背

因為膽結石會掉到不同的地方,因此疼痛感也會不同,甚至還會發生傳導痛。

例如,因膽囊位於右上腹,因此初期的症狀可能是右上腹脹痛及絞痛,

也可能由上腹傳導痛到右肩,以及中間的後背疼痛,

尤其當併發胰臟發炎時,後背會非常疼痛。

 

2. 大餐後疼痛、半夜疼痛

膽結石疼痛初期常難以和腸胃潰瘍分辨,比較明顯的差異是,

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常是在飢餓時更為疼痛,

而胃潰瘍及膽結石則通常是在大餐後疼痛。

膽結石另一個特點,是可能在半夜痛醒,

因為睡覺躺臥,膽結石會掉到膽囊底部的膽囊管,

所以急診常在半夜接獲急性膽囊炎病患。 

< 膽結石預防方法 >

規律飲食

飲食與膽結石息息相關,想要預防膽結石,

平時應減少攝取高脂、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

除了降低體內膽固醇濃度外,也可預防肥胖。

此外,三餐須定時定量,尤其要記得吃早餐,以便刺激膽囊將膽汁排出,

避免膽汁一直積存在膽囊內,提高結石風險。

多吃蔬果或全穀類食品(如糙米)也可預防膽結石。

 

規律運動

運動也是對抗膽結石的方法,可將運動目標訂為

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130下,

如此也能降低膽結石發生率。

要預防膽結石的生成,控制膽固醇,適度喝水,

餐餐定食定量,不要大魚大肉,也不要空腹太久,

可讓膽囊適度收縮,膽汁比較不濃稠,有助減少膽結石的產生。 

 

  「預防膽結石」 從「食」做起

< 膽結石診斷方法 > 

 

診斷上,醫生會視情況使用不同的檢驗方法,方法有以下幾種:

 

超音波掃描 

腹部超音波掃描是常見的檢驗方式,也適用懷孕中的婦女。 

檢驗時,醫生會觀察超音波影像,若畫面中有異常陰影出現,就可能研判為膽結石。

  

腹部X光檢查  

另一種檢驗方法為腹部X光, 

由於膽紅素結石與混和型結石有鈣成分,因此可被X光偵測,並顯示於X光照片上。

 

電腦斷層掃描 (CT) 或核磁共振 (MRI) 

醫生也可能使用電腦斷層掃瞄,或是核磁共振, 

這兩種方法可顯示腹部器官的狀況,也可偵測膽結石位置,缺點是花費較為昂貴。

 

膽結石治療方法 

膽結石的治療可分為 追蹤觀察、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三種, 

醫生會依膽結石大小、症狀嚴重度決定不同的治療方法。

 

追蹤觀察 

經檢驗發現膽結石,如果沒有膽結石症狀,醫生會先採取追蹤觀察, 

此時患者應調整自身生活型態,並且定期回院追蹤,以免膽結石逐漸增大。

 

藥物治療

使用溶石藥物(例如 ursodeoxycholic acid),

可逐漸瓦解膽結石,但療程可能長達數年。

 

手術治療  

如果沒有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

患者往往是出現膽結石症狀時,才會到院接受治療, 

此時,膽結石可能已經影響膽囊功能,

因此醫生會執行膽囊切除術,切除受損的膽囊。 

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是否可以只開刀取出結石,保留膽囊? 

事實上,當膽囊功能受損時,膽結石的復發機率也高,

因此,切除膽囊是根治疾病的方法。 

  

人體少了膽囊還是能正常運作,因此膽囊切除術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危害。 

此外,膽囊的功能在於儲存膽汁, 

即便沒了膽囊,肝臟仍會分泌膽汁,只是患者須留意自身飲食。

 

 

< 成為無膽之人 認識膽囊切除術與術後照護 >

arrow
arrow

    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