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 "做牛軋糖" 送親友,是必需的
今年過年本來想說休息不做,
是因為姪女說她的『寒假作業-自主學習』
想跟姑姑【學做牛軋糖】
(是這樣嗎 🧐 還是是因為因此就有牛軋糖可以吃了~ 😆
小學生的小心機我可是懂的 😏
吃過我做的牛軋糖後,她們也是一試成主顧,
就是要吃這一味,別家的還不喜歡吃呢!
我其實也有打算做一些請她們吃,就這麼有默契🤜🤛
👉『稱麥芽』手要先沾水再摸麥芽就不會黏手喔
聽完後,每個小女生就吵著她們也要摸摸看😄
稱料前先把杏仁入烤箱低溫烘烤 ~
我喜歡先用 100℃低溫烘乾、烘脆
再慢慢加溫將杏仁烤至上色
(還是要烤上色堅果的香味才會出來)
但不會超過 140℃,
用中溫烤雖然比較快,但有些比較小顆的可能就上色過頭了
(快好時我就會邊試吃邊抓上色的程度 ☝️還要配合煮糖的溫度)
所以每次做牛軋糖都戰戰兢兢的 🤓
👉備料
雖然牛軋糖一般都用水麥芽來做
不過這次麥芽因為也要做南棗核桃糕,
所以我就統一用黃麥芽來做
也是可以做,只是水份比例要捉一下、還有煮糖的溫度
(黃麥芽的水份沒水麥芽高)
我覺得我可以駕馭它;
而且也不會說用黃麥芽做,牛軋糖就會變黃
先來做『奶酥』= 無水奶油+奶粉
(今天的天氣算有點冷,本來氣象報告說今天可能會下雨 🌧,
還好沒下,不然就麻煩了~濕氣太重,也會影響)
今天氣溫低,煮糖的溫度就不能太高 ~
(摸麥芽糖的軟硬也是另一個判斷點)
我預估煮至137-138℃ (平常我會煮至 至少140℃)
煮到 120℃左右,準備打蛋白霜
蛋白中加入一點蛋白霜 (穏定蛋白),沒有的話也可以不用加
稍微打粗泡後,分兩次加入糖繼續打發
時間有搭配好的話,糖漿溫度達到要求,蛋白霜也剛好打發
我覺得我下糖漿有點太快了,蛋白打發的程度就有差一點
球狀的任務結束,接下來要換槳狀
測試牛軋糖的狀態:
取一小坨 丟到冷水裡摸軟硬度
(不過做順手後,這個步驟我就省略了~下糖漿時就大概知道會不會成功了🧐)
加入奶酥
用 1速稍微拌一下即可 (不用很勻)
接著下保溫的杏仁
有點出油,表示糖漿的溫度有點高了,吃不進去!
我確實有煮比較高,我也比較喜歡偏硬的口感
還好還可以接受,如果再高個1-2度,可能就不用切了,
直接用摔的了😭 (反正切了也是碎 🤣)
切得有模有樣的喔~
這當然只是讓她拍照用的 😄
用筷子夾牛軋糖~ 這哪招😂
(反正這盤就是給她們的伴手禮,就讓她們自己去處理)
自己的糖果自己包囉
(但我其實很怕她們沒有封緊 😆)
通常第一次做,都有點犧牲打 (畢竟一年就做這一次) 😅
有成品,算成功 ✌️
本來以為會過硬,不過以南部的天氣反而剛剛好
第一口雖然硬,但後面就會越咬越有嚼勁~
這作文能力有待加強哦 🤣
2/11 隔天第二次做
今天天氣也是有點偏冷,所以預設煮至 136℃
在製作途中感覺天氣又開始回升變好 🌤,
所以煮完後反而覺得硬度不太夠 (可以高個 1-2℃)
不過煮糖漿本來就在一瞬間 ~
這次做的就比較適合牙口不好的人 😁
這次蛋白的打發度就有比較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