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絲絨」這個美麗名字的由來,
一是因為蛋糕顏色殷紅; 二是它的口感輕盈、絲滑;
就如一襲紅絲綢裙子,亮麗、輕軟、柔順。
要說 "紅絲絨" 之前得先來講講 "魔鬼蛋糕" ~
魔鬼蛋糕 (Devil's food cake) 源自十九世紀初的美國,
相較於「天使蛋糕 (Angel's cake)」的清爽潔白,
魔鬼蛋糕因使用大量巧克力或可可粉製作而成,
做出來的成品也比較密實、口感濃郁;
讓人看了、吃了都有股罪惡感,於是稱作「魔鬼的食物」。
魔鬼蛋糕的配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因為麵粉、糖與奶油的短缺而出現了食譜上的變更,
改用便宜的白油 (lard)和甜菜汁 (beet juice)入饌,
因此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魔鬼蛋糕呈現紅色外觀。
如今魔鬼蛋糕已是相當家常的點心,大人小孩都喜歡,
或是說抗拒不了”魔鬼的誘惑”。
魔鬼蛋糕大都以熱量較高、質地較緊密的奶油蛋糕為底,
加上高份量的巧克力,做成巧克力奶油蛋糕,
最後再淋上或塗上濃厚的巧克力霜飾,
讓人無法拒絕這樣的誘惑這樣高熱量成份的蛋糕,因而稱之為魔鬼蛋糕。
普通的酸性可可被鹼性的小蘇打中和了,所以蛋糕呈現出魔鬼般的紅色。
「紅絲絨蛋糕」源於1920年代美國紐約
「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Astoria Hotel) ,
是當時城中名流愛吃的華麗蛋糕,
也是著名影集「慾望城市」中主角凱莉最喜歡的甜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接待過無數國際政要名流與總統的老字號飯店, 因客人身分地位而富貴。
不過,很多人知道用優格調醬、內有水果的「華爾道夫沙拉」,
是源於老飯店的經典菜餚, 卻不知紅絲絨蛋糕最早也出自這老飯店。
紅絲絨蛋糕的「走紅」還是因為人。
一九五九年,一位女性貴客在華爾道夫酒店用完餐後,
享用了飯店甜點主廚研發的紅絲絨蛋糕,
因為形色味皆誘人,女客當下向飯店服務生問了主廚的名字,
以及製作這蛋糕的食譜配方。
「Never Say No」向來是頂級服務的最高原則, 華爾道夫酒店自不例外,
女客當場得到回應、取得了食譜, 並心滿意足地離開了酒店。
不過,女客不久後收到飯店寄來的一份帳單,
上面註明這是傳授紅絲絨蛋糕食譜配方的費用。
女客看了這帳單後怒火中燒,決定將蛋糕食譜公諸於世,
從此很多人都知道了高檔飯店內那挑逗貴客味蕾的甜點美味密碼,
也打開了紅絲絨蛋糕的知名度。
紅絲絨蛋糕內的紅色,最早是用甜菜根汁與可可混合後調製而成,
再與乳酪交織細膩滑順的風味。
現在做「紅絲絨蛋糕」可能沒有辦法像幾十年前那樣,
單單用可可和酸,就可以促成天然的化學反應,使蛋糕變得那樣紅;
是因為現在市售的可可粉都是經過「荷蘭式處理」的-
也就是加入了鹼性物質去中和它的酸性;
這種物質也會使可可粉的顏色變深,遮蓋過蛋糕的紅色,
還是要加點紅色色素來調整,故又稱 "色素蛋糕" !
除了加色素這點外,其實它真是款不錯的甜點- 愛的人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