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軋糖,又名烏結糖 (Nougat)
是一種由砂糖、澱粉、糖漿、蛋白、
堅果、奶粉、奶油等混合製成的糖果,
深受大人及小孩的喜愛!
由於冬季較適合做糖,
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成為年節必備的應景糖果!
近年來由於健康意識的強調,
部份牛軋糖所選用材料中的砂糖已逐漸為 "海藻糖" 所取代,
所以甜度大為降低 (雖然熱量不變),
在製作過程中還會再添加奶油、奶粉等固型物,
糖的外觀比較完整且整齊,也多了一股奶香味。
季節的不同溫度的差異,製糖溫度差異極大,
需隨著環境溫度而改變,
糖水煮至如水晶般的晶瑩剔透、拌入打發的蛋白霜,
然後一鼓作氣的 拌合 →添料 →倒模 →切割 →包裝,
溫度對了,牛軋糖才會有對的脆度、Q勁,而不會黏牙。
牛軋糖在糖果分類上,
是屬於充氣型半軟糖的一種,
顏色以潔白為佳品,乾爽不易吸濕,比重約 0.85,
加上大量堅果仁後的產品,放入冷水中有時還會懸浮。
基本上使用新鮮蛋白和砂糖打發,
再緩緩倒入熬煮的砂糖麥芽飴糖漿混合熟化蛋白,
然後再快速打發、
加入奶油、奶粉、可可粉等粉末材料,混合均勻,
最後放入全重 30%以上的堅果仁,
壓平冷卻切塊包裝。
牛軋糖質地有硬質和軟質,
糖果軟硬大多決定在糖果的含水率,
含水率 6-8%的質地是硬質牛軋糖,
如果有充分打發,不會變形,含在嘴中二分鐘後,再咀嚼有咬勁;
含水率 8-10%的質地是軟質牛軋糖, 容易變形,
常用來夾蘇打餅乾或夾心酥。
Nougat |
|||
|
Ingredients |
% |
|
1 |
水 |
10 |
煮至135-142℃ (視天氣而定) |
1 |
麥芽 |
65-75 |
|
1 |
細砂/海藻糖 |
25-35 |
|
1 |
鹽 |
0.9 |
|
2 |
蛋白 |
6-8 |
糖水煮至120℃時,開始打發蛋白至近硬性 (咖啡粉先跟蛋白混勻) |
2 |
(即溶咖啡粉) |
3 |
|
2 |
細砂/海藻糖 |
3 |
|
3 |
巧克力(融) |
8 |
有加巧克力,奶油要稍微減少 |
4 |
Butter(融) |
10 |
|
5 |
Mikl Powder |
15 |
跟奶粉先混勻 |
5 |
抺茶粉 |
3 |
|
6 |
杏仁/花生 |
70-85 |
低溫烤熟並保溫 |
|
Total |
|
|
作法:
(當天製作溫度為 18℃)
1.1的部分煮至 137℃(冬) / 142℃(夏)
以當天麥芽糖的軟硬來做判斷-
當天溫度高時做出的糖果則會較軟- 此時要提高煮糖的溫度
(不超過142℃,不然就變焦糖了);
反之,溫度低時則降低煮糖的溫度-
至少要煮至134℃,不然會太軟
夏天製作時水分要再減少 ~
2.奶油煮至焦化前關火,白沬濾掉
(奶油的量可加 20g左右-水份會蒸發)
沖入奶粉中拌勻成奶酥,備用
3.杏仁的部分以低溫 100-120℃慢慢烘脆,再烘上色 約1-2hH
4.糖水煮至120℃時,開始將 2蛋白的部分 快速打全發
5.糖水溫度到達時 (137℃),沖入蛋白中快速打發 (45-60”沖完)
6.全部打發打勻後換槳狀繼續拌,達到理想狀態後
(判斷:以冰水試軟硬- 這裡的軟硬就是成品的軟硬度)
→加入奶酥 (分兩三次加入) →加入保溫的杏仁拌一下即可
剩下的再用手工拌勻 (不然全部用機器拌勻可能都硬掉了)
7.取出在塑膠袋上整型 →冷卻後 (約 2小時) 再切塊 →包裝
Tip
1.傳統的溫度計跟電子溫度計稍有落差,還是要靠自己去感受!
我這邊煮的溫度是比一般外面的高,是屬於脆硬的口感
比較適合年輕人吃,對老人和小孩來說稍硬了一點;
另外用蛋白做的也比較有Q勁,不會像義大利蛋白霜做的那麼死硬!
不過我喜歡做硬的是有理由的
一方面也取決於天氣和溫度,這樣跟杏仁 脆的口感才一致;
另一方面是太軟會導致糖果容易溼黏不易保存
2.杏仁約烤100' ( 40-50分時再開始煮糖,以杏仁的顏色及脆度來決定)
從打蛋白到成型好約 40分
3.這裡是用無鹽奶油來做,主要是把奶油的水份煮掉
(若有無水奶油,只要將它融化即可)
4.糖水沖入蛋白霜的時間也要和煮糖的溫度相配合
煮糖必備:
溫度計- 電子的雖然精準但有時又會跳來跳去,
所以我會另準備一支來抓它的落差 (有時甚至會差個 4-5℃)
切糖刀- 如果有常做的話是可以投資的 (1200-1800元/支)
前製作業:
先把杏仁進烤箱,以低溫100-120℃ 慢慢烘脆烘上色,約1-2H
(因為它需要的時間蠻久的,趁這段時間來準備材料也綽綽有餘了)
開始煮糖(中火):
直接放在爐上煮不用去攪動它,
不過一定要確定煮鍋是乾淨的沒有焦黑的痕跡
否則這樣也會使它焦掉喔!
糖都融化後,會慢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當溫度到達時,會再下降至一定的高度
糖水煮至 120℃時,開始將蛋白的部分快速打全發
傳統的溫度計跟電子溫度計稍有落差,還是要靠自己去感受!
糖水溫度到達時 (137℃),沖入蛋白中快速打發
沖入糖水前最好把要用的工具都準備好,才不會到時手忙腳亂!
(漿狀/木製刮刀/測試的冰水)
(其實也不用冰水,冬天的水本身就很冰了)
糖水煮至 120℃時,開始將蛋白的部分快速打全發
糖水溫度到達時 (137℃),
沖入蛋白中快速打發 (45-60”沖完)
全部打發打勻後 換槳狀繼續拌
以冰水試軟硬- 這裡的軟硬就是成品的軟硬度
加入奶酥 (分兩三次加入)
加入保溫的杏仁拌一下即可
稍微拌一下就好等取出後再用手工拌才不會硬掉!
用手按壓整型,把沒有勻的部分混勻
蓋上一張塑膠袋,捍成自己想要的大小,不過還是要有一定的厚度
(外面的材料行有賣牛軋糖專用的整型盤,
用起來也很方便就看個人的選擇,如果不常用其實是可以自己整型的,
不然每做一樣就買一個工具家裡也不夠放吧!)
靜置至冷卻,約 2H
先用尺做好記號再切,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機器切的!
這時如果做太軟的話就沒辦法這樣切了
這個巧克力口味的做法也是同原味的作法,
唯一要注意的是
巧克力加入後,動作要迅速否則硬得很快!
作法:
(當天製作溫度為18℃)
1. 1 的部分煮至136℃(冬)/ 142℃(夏)
2. 奶油煮至焦化前關火,白沬濾掉(奶油的量可加20g左右-水份會蒸發)
沖入奶粉、可可粉中拌勻成奶酥,備用
3. 杏仁的部分以低溫90~100℃慢慢烘脆,約1~2h
4. 糖水煮至120℃時,開始將2蛋白的部分快速打全發
5. 糖水溫度到達時(136℃),沖入蛋白中快速打發(45~60”沖完),
6. 全部打勻後換槳狀繼續拌 ,達到理想狀態後
→加入融化旳巧克力拌一下→加入奶酥(分兩三次加入)
→加入保溫的杏仁拌一下即可
剩下的再用手工拌勻(不然全部用機器拌勻可能都硬掉了)
7. 取出在塑膠袋上整型→冷卻後(約2小時)再切塊→包裝
跟原味的部分就差多了可可粉
巧克力的部分就先融化保溫,備用
牛軋糖製作常發生的問題:
1.變黃-糖水倒太快,蛋白被燙熟了
2.表面出油-奶油加太快,或糖的溫度太高吃不進去
3.太軟-煮糖溫度降低、蛋白水份太多、攪拌不足
4.太硬-煮糖溫度過高、蛋白水份減少、攪拌過度
5.潮濕、黏紙、糖果變形、軟掉:水份過高、麥芽量太多、
奶油或其它含水量添加太多。
(糖果剛做好時很硬,過幾天會稍微回軟視天氣而定)
6.注意保存空間及乾果油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