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相機的畫質好壞取決於三大因素-

「鏡頭、感光元件及影像處理引擎」
和總像素沒有絕對關係

(總像素 只決定能輸出多大張的照片)

數位單眼相機和傳統單眼相機最大的不同

就是 感光元件 取代了傳統的底片,

但是感光元件還是比照 傳統 135底片的規格。

 

<感光元件>

 

就是數位相機裡用來取代底片的那一小塊半導體元件,

在這小小的晶片上,

排列著數以千萬計稱為「像素」的小單位,用來感測影像。

 

 

感光元件的尺寸大小直接影響照片成像的好壞, 

越大尺寸的感光元件 成像越好也會有更低的雜訊

只是大尺寸的感光元件 價錢昂貴!

 

感光元件尺寸大小 也決定了 像素的密度與像素的大小

 

感光元件上面像素的大小會影響畫質表現,
像素越大,因為加大了每一個畫素的受光面積,

無論在銳利度、飽和度或動態範圍上都會有更好的表現。

 

 

像素的密度則會影響 除雜訊 的能力,

密度較低,各像素之間彼此干擾的狀況就會變少,因此雜訊也會變少。

 

 

感光元件的尺寸會影響到 ... ?

景深

 

有發現過, 當使用輕便數位相機拍攝的時候,

使光圈值已經很大, 卻怎拍都很難製造那種淺景深的效果嗎?

 

除了光圈以外

另一件會影響到景深的就是片幅大小

 

想像一下,我們拍好了一張照片,我們比喻這就是全片幅。

 

然後我們知道如果使用 APS-C DSLR

 

如果在同一個位置拍出來的照片,其實是比在全幅相機上的照片近,

所以如果想要拍出相約的畫面,

那可能就需要往後退幾步了。

 

然而淺景深的出現,

是因為利用主體件和其他物件距離上的分別,而去虛化了其以外的所有東西。

 

記得鏡頭上的景深尺這東西嗎?

 

其中它就會嘗試去告訴您,

有關不同光圈值和對焦距離下,景深所能夠覆蓋的範圍

 

這時候您不難發覺對焦距離越近,景深所能夠覆蓋的範圍越少,

對焦距離越遠,景深所能夠覆蓋的範圍越多。

 

所以,如果使用同一顆鏡頭,拍攝同一個寬度的畫面,

在相對比較大片幅的相機裡面,所營造出來的景深會比較淺。

 

雜訊

雜訊 是數位相機當中無可避免的一個環節,

但是,好像同樣是千萬畫素的相機,

大尺寸元件的雜訊,會比小感光元件的少 !

 

可以簡單的想像一下,每點像素(pixel)就是一個格子,

而每點都會產生同樣份量的雜訊,在同樣畫素的情況下,

 

尺寸大的感光元件,格子也會比較大,能載的訊號也會比較多

 

而每一格的雜訊訊號在比例上,會比小型元件的小,

那麼照片看出來的時候,就自然會感覺雜訊少一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數位攝影 感光元件
    全站熱搜

    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