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為什麼要在熱水中加入奶油並加熱至沸騰?!

A: 為了使麵糊有更好的延展性。

泡芙麵糊中央的空洞變大而全體膨脹起來,

為了使麵糊不被撐破又能延展開來,

除了麵糊本身具有柔軟的稠狀糊化外,

麵糊良好的延展性也是重要因素。

因為糊化產生的黏性過盛,反而會妨礙泡芙麵糊的膨脹。

油脂具有切斷澱粉過盛連結的作用,

因此在沸騰的熱水中加入奶油,

使油脂分散後再加入麵粉,

就不會產生糊化澱粉黏性過多的狀態。

藉由這樣的方法,更可以增加麵糊的延展性。

(加入熱水中的麵粉,

會產生很強黏性的澱粉粒子,並且相互黏合而形成硬塊)

 

Q: 為什麼要在沸騰的熱水中加入麵粉混拌?!

A: 為了使麵粉可以不產生硬塊,均勻地吸收水分。

泡芙烘烤時,

會因麵糊中的水份產生的水蒸氣而形成空洞,

所以麵糊材料中飽含大量的水份十分重要。

因此,泡芙麵糊相較於其它點心食譜,

最大的特徵就是配方中含有相當多的水份,

在沸騰的熱水中添加麵粉,

可以使澱粉粒子吸收熱水而變得膨脹柔軟,

形成黏稠的糊化狀態。

藉由以熱水使之產生糊化,

澱粉所能飽含的水份比用水混拌時更多,

而且藉由澱粉的糊化能夠產生具有良好延展性的麵糊。

所以重點是,

麵粉必須均勻完全地吸收水份,

並且一口氣將溫度提高到進行糊化的溫度。

因此,不只是用水而是要用沸騰的熱水,

加入麵粉後充分攪拌,整合製作成麵糊。

 

Q: 熱水中加入麵粉,為什麼還要加熱攪拌?!

A: 為了加速澱粉的糊化作用。

在熱水中加入麵粉整合成的泡芙麵糊,

放入鍋中邊加熱邊混拌稱為「揮發水份」。

添加麵粉混拌,會使溫度降低,

因此加熱麵糊再提高溫度,

進行最主要的目的- 糊化。

揮發水份的重點,

就是要均勻地提高麵糊全體的溫度。

麵糊的外側因緊貼著鍋底而提高了溫度,

但麵糊中央部分的溫度並沒有升高,很容易產生硬塊;

此時,將整合好的麵糊攪散,

使麵糊可以完全接觸鍋底並重覆翻拌,

同時使鍋底的熱度均勻地傳至整體麵糊中。

 

Q: 麵糊必須再攪拌加熱多久比較好呢?!

A: 讓麵糊中央部份達到 80℃左右非常重要。

揮發水份,

考量到麵糊的溫度來調整火力非常重要。

可以以加熱至煮鍋底產生一層薄膜,為參考標準。

這個時候鍋內麵糊的中央溫度達到 80℃左右。

揮發水份的目的就是為了加速糊化進行,

80℃還沒有達到

麵粉澱粉糊化時產生最多黏性的 95℃,

若是持續加熱,麵糊中的奶油油脂會滲出。

所以揮發水份階段,必須控制在 80℃左右;

之後入爐烘烤,

再將溫度調高至澱粉完全糊化的溫度。

(麵粉比例較多或以小火揮發水份,

也有可能不會在鍋底形成薄膜;

或火力太強,

有可能在揮發水份的步驟完成前,就已經產生薄膜了!)

 

Q: 經過水份揮發糊化後的泡芙麵糊,為什麼要加入全蛋呢?!

A: 必須給予泡芙麵糊膨脹時所需的水份,使油脂能均勻分散,

     也為了能鞏固在烤箱內膨脹起來的泡芙,避免塌陷。

完成加熱的麵糊,

會產生黏性而且奶油的油脂變成更小的粒子,

均勻地分散在其中,成為具延展性的麵糊,

因此而有良好的膨脹,這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就是蛋黃

麵糊或雞蛋中所含的水份和奶油的「油脂」,

本來就是容易分離的物質,

但蛋黃中所含的卵磷脂等天然乳化劑,

可以乳化水和油,

使油脂成為細小的粒子均勻分散在其中。

蛋白因為無法乳化,

所以蛋白製成的麵糊會產生分離,

無法製作出滑順的連結,因此烘烤後不會膨脹起來。

可能有些人會產生疑問,

心想如果水份是必要的,

那麼在最初增加熱水的用量就好了呀!

如果只是水份的問題,確實是可以這樣做,

但雞蛋內的蛋白質,也擔任著重要的任務-

烤箱內加熱膨脹起來的泡芙麵糊,

雞蛋中的蛋白質會因熱度而凝固,藉以鞏固泡芙避免塌陷。

 

Q: 揮發水份後的泡芙麵糊加入全蛋,卻無法順利混拌?!

A: 為避免麵糊產生分離,

     應逐次少量加入雞蛋且使雞蛋更容易乳化。

揮發水份後的麵糊溫度較高,

為了避免麵糊的熱度使蛋液凝固,

一開始先加入稍多的蛋液以降低麵糊的溫度;

接下來以木杓細切麵糊般地混拌,

藉著這種方法增加麵糊的表面積,

雞蛋彷彿被麵糊吸收般地可以均勻混勻。

 

Q: 依照配方製作,

     為何加入雞蛋後的麵糊無法形成恰到好處的硬度呢?!

A: 製作過程中,麵糊混拌時溫度變低所造成。

1 加入雞蛋後麵糊變硬

是麵糊的溫度降低,

麵粉中所含的澱粉黏性增加,因而變硬,

或是奶油變涼流動性變低也多少會有影響。

  -使用冰冷的雞蛋

  -添加雞蛋的步驟時間太長了

2 加入雞蛋後麵糊變軟

是因為加入雞蛋前的步驟,

麵粉的澱粉糊化不完全,沒有產生足夠黏性。

這種情況下的麵糊,再加入蛋液,當然會過於柔軟。

  -加熱時熱水的溫度過低,麵粉中的澱粉無法完全糊化

  -加熱不完全,會使麵糊當中的水份蒸發得比平時更少

 

Q: 改變雞蛋的份量,烘烤完成會有什麼變化呢?!

A: 蛋量越多,膨脹幅度會更寬大,

     烘烤完成的外皮會是薄而柔軟的狀態。

蛋量越多,泡芙麵糊會變得柔軟,

烘烤完成產生的水蒸氣變多、空洞也會變大,

泡芙的形狀也會隨之改變。

大小-

蛋量越多,麵糊會變得越柔軟,擠出的麵糊會向外擴張,

所以會烘烤出底部較大的泡芙

膨脹及外皮的厚度-

麵糊入爐後,

麵糊所含的水份溫度升高而變成水蒸氣,

推擠麵糊的中央而形成空洞。

蛋量越多,麵糊就越柔軟也越容易延展,

隨著推擠出的空洞變大,麵糊也會變薄。

因此會有較大的膨脹,外皮也會越薄。

裂紋-

泡芙麵糊內部的水份變成水蒸氣時,

麵糊表面也會因接觸到烤箱的熱度

而慢慢地烘烤成凝固狀態。

表面凝固後,水蒸氣持續著的推擠力量,

就會在表面形成裂紋。

另一方面,雞蛋配方用量較多,麵糊整體的延展性比較好,

所以裂紋會變得大而淺,烘烤後感覺整體呈圓形的形狀。

 

Q: 如何判斷麵糊完成了沒?!

A: 麵糊具有光澤滑順,且呈適當的硬度非常重要。

麵糊是溫熱的且滑順具有光澤-

適當的硬度-

以木杓舀起麵糊,麵糊不會迅速流下,

而是呈倒三角形的垂下狀態;

或以手指劃過麵糊,

留下的指痕會緩慢閉合變細,但卻不會消失。

 

Q: 泡芙麵糊入爐前為什麼要噴水?!

A: 可以延遲麵糊表面變乾燥,使麵糊可以膨脹得更大。

麵糊擠出來放置後,表面變乾燥會影響膨脹。

所以在擠出麵糊後,

為避免表面變乾燥,先噴霧水再入爐烘烤。

藉由噴霧水,

給予麵糊表面水份,泡芙表面烘烤凝固的時間越晚,

麵糊就可以延展使泡芙膨脹得更大。

另外,在表面刷蛋液,

除了可以防止乾燥,還可以加深烤焙的色澤。

 

Q: 烤泡芙該用什麼爐溫?!

A: 開始時上火不要過強,

     藉著蒸氣的排出而製作出有漂亮膨脹及裂紋的泡芙。

一開始如果上火過強,泡芙的表面過早成形,

使得麵糊無法延展,膨脹狀態也會變差。

相反的溫度太低,

麵糊中所含的水份轉變成水蒸氣的時間太長,

水蒸氣開始排出時麵糊的表面就開始變得乾燥,

同樣也會影響膨脹。此外,麵糊完全膨脹後,

最後成空洞的水蒸氣及麵糊中的水份會排出完成烘烤,

此時烤箱中會充滿水蒸氣,

可以拉氣孔排出水氣,讓烤箱內保持乾燥。

 

Q: 改變使用的麵粉種類,

     烘烤完成會產生什麼變化呢?!

A: 低粉會使泡芙皮變薄;高粉會烤出具厚度的外皮。

低粉和高粉是依蛋白質含量來區分,

特徵在於低粉含蛋白質量較少, 高粉則是含蛋白質量較高。

麵粉的蛋白質與水混拌後就會形成具有黏性和彈力的麵筋。

只是製作泡芙麵糊,麵粉並不是加入水而是沸水中,

而且已預先加入可以抑制麵筋形成的奶油,

因為有這 2個條件,

所以在抑制麵筋形成的同時,

也可以引發澱粉糊化的特性。

即使如此,

使用高粉,蛋白質量較多、麵筋容易形成,

雖然只是少量但還是會在麵糊中形成,

所以改變麵粉種類,

必須要著眼於麵筋所造成的影響。

使用高粉製作泡芙麵糊,

麵筋的彈力會比低粉製作時稍強,

影響泡芙的膨脹狀態,因此麵糊無法延展,

所以外皮會變得比較厚,成為比較紮實的成品。

 

Q: 如何讓泡芙麵糊有更好的風味呈現呢?!

A: 可以添加牛奶。

配方中,將部分的水置換成牛奶,

就可以增添麵糊的風味,

並且因為添加了牛奶,可以更容易烘烤出烘焙色澤。

麵糊烘烤時的烘焙色澤和香氣,

是因為麵糊中的蛋白質、氨基酸及還原糖

因高溫的加熱,而產生了胺基羰基反應而形成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泡芙製作常發生的問題
    全站熱搜

    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