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 王贊勳

 

什麼是中醫 ?!

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

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健康與疾病的轉化規律,

以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

 

- 古代中國開發特異功能的高人,徹底了解人體運作的方式,

  因此當人生病時,知道利用自然藥物

  或其他方式來恢復人體的健康,

  這些經過記載而流傳下來的知識

  加上後世醫家的臨床體會便形成中醫學。

- 廣義的中醫,指的是中國境內所有的民族醫學和宗教醫學。

  如漢醫、藏醫、蒙醫、苗醫等,佛醫、道醫等等。

- 狹義的中醫,指的則是漢醫。

  1949年之前,漢醫一詞比較普遍。

- 清後民國,也用國醫來稱呼。

   (漢醫,一是來自日本之稱,一是來自清代的稱呼)

- 日本的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朝鮮稱的高麗醫學、

   越南的東醫學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 在現今世界的醫療體系中,中醫學被歸類為替代醫學中的一支。

-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

  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

- 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

  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

  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

  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

- 以辨證論治原則,

  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

- 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

  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中醫理論的特色

- 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日夜變化

- 辨證論治。

- 中醫治療的積極面:

  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

- 消極面:

  減緩疾病的惡化,同時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

- 中醫學的最終目標並不僅止於治病,

  更進一步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

《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範人物,

  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境界。

 

秋季養生觀

- 精神保持 "容平",而非 "秋愁"

- 養收之道

- 預防秋燥: 山藥、梨、酸甜味

- 秋毫: 長頭髮多吃山藥 (連皮帶鬚)

- 秋愁: 甘麥大棗湯

 


經絡是什麼

經絡:

運行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的通道

- 位置: 相當於筋膜的地方

- 形態: 無形,沒有實質的管道

- 氣: 就是電磁波

        氣不正常,就會使筋膜異常,形成硬塊

經絡堵塞,百病叢生

 

經絡的功用

黃帝內經:

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經絡是中醫的核心!

中醫基礎、診斷、中藥、方劑、針灸、內婦兒外科、骨傷推拿.......

都是以經絡為依據!!

 

中醫養生的方法: 疏通經絡

 1.刺激全身反射區: 耳朵、腳、手等

 2.直接疏通經絡: 按摩、拍打、刮痧、排酸......

 3.全身性調節: 氣功、太極拳、中藥......

 


直接疏通經絡 

頭部、眼睛、耳朵 

喉嚨 

肩頸 

頻尿 

膝關節退化

 

眼睛保養 

耳朵養生 

刺激耳朵反射區

 

頭部養生 

全頭痛: 百會,全頭部疏通 

偏頭痛: 太陽穴到率谷的連線

 

百會 

率谷穴  

 

 穴道按摩

耳門、聽宮  聽會、翳風

 

耳門.聽宮.聽會.翳風     

 


撞牆功 

清除動脈血管堵塞疏通督脈、膀胱經、華陀夾脊穴 

震動五臟六腑,內臟按摩改善脊椎、頭腦問題強化氣場,

增強氣感 震散體內堆積的廢物,

減輕身體負擔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消除氣滯

 

注意事項

雙腳與肩同寬,離牆壁約半個腳掌距離全身放鬆,

撞時吐氣並發的氣音 ;

用整個背部同時靠向牆壁,頭稍向前以免撞傷,

若撞到骨頭表示姿勢不對撞後若頭暈,即停止。 

表示氣血上衝頭部阻塞之處,多練幾次便可改善。

(不可撞樹,以免傷到脊椎)

 

金雞獨立  

- 雙眼閉上,單腳站立  

- 剛開始站不久,慢慢練到一腳站 1分鐘  

- 注意安全,旁邊要有東西可以扶持  

- 對高血壓、高血糖、頸腰椎病有幫助, 

  還可以預防老年痴呆症  

- 隨著站立時間的延長,頭重腳輕的感覺沒有了, 

  睡眠質量大大提高,頭腦清楚,記憶力也明顯增強了。   

 


眩暈 

什麼是眩暈? 

- 對自身平衡覺和空間位象覺的自我感知錯誤, 

  感受自身或外界物體的運動性幻覺,

  如旋轉、升降和傾斜等

 

- 為臨床上的常見症状之一,

  其病因複雜,除耳鼻咽喉科疾病外, 

  還涉及到內科、神經內科及骨科的疾病

 

- 自身定向和平衡,

  主要是通過視覺系統、肌腱關節本體感覺系統、 

  前庭感覺系統和小腦系統合作

  在大腦皮質的統一協調下完成

 

- 其大腦皮質中樞分別位於枕葉、頂葉和顳葉上回, 

  當 4者中的任一系統和()大腦皮質感覺中樞發生病變時, 

  將導致 4者的神經衝動不能在大腦協調一致而引發眩暈

 

- 中以前庭系統病變所致的眩暈最常見  

 

美尼爾氏病

最為常見,達 70%左右。

是內耳迷路積水為特徵的非炎症疾病 

以反覆發作的眩暈為特點,

伴耳鳴、眼球震顫,病程長了造成聽力下降。 

發作時病人不敢睜眼,

睜眼則周圍影物轉動,

閉眼感覺自身在轉動, 

並出現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

有的病人還有頭痛、脈快、血壓低表現。 

眩暈可持續數小時到數日,逐漸減輕。

 

內耳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是一種腦動脈供血不足,中年以上多發。 

眩暈的性質為浮動性、旋轉性,或下肢發軟,站立不穩,

少數病人僅有頭暈眼花感覺。 

當病人轉動頭部位置時易誘發眩暈,

病久也可引起聽力減退,視力下降, 

面部和四肢麻木,記憶力下降。

發作分過性腦缺血發作和間歇性腦缺血發作, 

有的病人反覆發作後形成腦血栓 

與美尼爾氏病區別需做頸椎X光片、椎動脈造影等檢查。

 

椎動脈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發作性眩暈,在精神緊張疲勞後發病,

經過休息 1-2天內好轉,

無任何後遺症,做各項檢查均正常

 

交感神經  

 


 

中藥治療

<苓桂朮甘湯>

站起來則眩暈,亦伴隨肌肉跳動

劑量:

茯苓1.5

桂枝:1

白朮:1

炙甘草:6

六碗水煮三碗水

<澤瀉湯>

不管坐、站、躺都天旋地轉的

血裡面有痰,膽固醇高

劑量:

    澤瀉1兩半,白朮6錢,4碗水煮成2

<五苓散>

頭暈的时候,同时嘔酸水五苓散

口渴尿少

一喝到水就吐

劑量:

    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3:5:3:3:2

<防眩湯>

睜眼才暈,腦虛

補膽固醇、防眩湯

劑量:

    熟地1兩、當歸1兩、炒白芍1兩、白朮1兩、川芎5錢、

    山茱萸5錢、半夏5錢、人3錢、天麻3錢、陳皮1

<小柴胡湯加五苓散>

暈車、暈機

眩暈有口苦、咽喉乾症狀

科學中藥

小柴胡湯4課,五苓散2

<真武湯>

高血壓頭暈

頭重腳輕、易摔倒、小腦不平衡

各種退化

劑量:

    茯苓1兩、炒白芍1兩、白朮6錢、生薑1兩、炮附子1

    煮1小時以上,禁冷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全方位中醫藥養生
    全站熱搜

    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